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马院院长谈】话语范式转换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选择

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       2022年06月08日 19:29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方面,要始终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创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范式的创新。

意识形态话语是意识形态生成、研究和传播的载体,也是不断转换与重构的符号系统。任何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其“话语范式转换”的实质是以时代主题及其转化为推动的话语体系所承载的话语主题、价值内蕴及其语言符号系统的整体性变革,其目的是生成以不同时代关键词为主轴的话语系统,与时俱进反映马克思主义内蕴的时代主题与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是反映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诉求,阐发无产阶级基本立场观点的精神介质,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核心命题在内的理论体系的表达形式和传达系统,承载着马克思主义思维方式、思想文化及价值观念,是规范化、条理化和系统化的话语集合,具有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功能、改造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

推进意识形态话语范式转换是时代之需、理论之需、实践之需。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时代主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的根本依据。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道路”、传达好“中国主张”、维护好“中国利益”,是检验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建设成败的现实尺度。当下,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但国内改革发展依然面临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深层次矛盾;与此同时,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另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性上升,多元价值观的碰撞、交织与冲突加剧。时代主题转换,历史进程遭遇新挑战,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作出理论新回应,而“话语范式转换”无疑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推进意识形态话语范式转换须以增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引领力为根本圭臬。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究其根源,在于马克思主义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脉搏,也科学阐明了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面对时代新主题和实践新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直面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推进话语范式转换,不断增强理论的阐释力、说服力、影响力,永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

推进意识形态话语范式转换须坚持正确的策略。意识形态所遭遇的各种“挑战”,其推进的逻辑往往是从话语范畴、话语方式、话语逻辑所构成的话语体系出发,直至话语体系所承载、传达的价值“硬核”,即从话语的技术维度不断渗透于话语的价值路线、价值主张。作为有力回应,意识形态话语范式转换应遵循以下策略:第一,转变思维方式。从现代文明国家视角出发,立足中国道路自信,重构世界图景,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既要贡献中国“词汇”,更要贡献以中国道路为代表的“人类共同价值”;第二,构建多维立体的话语体系。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范式转换,要着力坚持意识形态“核心话语”与“时代话语”相互转换、“集体话语”与“个体话语”相互衔接、“外来话语”与“民族话语”相互融合、“经典话语”与“朴实话语”相互映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进意识形态话语范式转换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为此,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正视意识形态话语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加强话语范式转换的顶层设计,大力推进从“政治话语体系”向“学术话语体系”转变、“理论话语体系”向“实践话语体系”转变、“中国话语体系”向“世界话语体系”转变,凸显新时代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内具的民族性与人类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未来性相统一的优秀品质。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院长、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文链接:【马院院长谈】话语范式转换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选择-中国社会科学网 (css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