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 马文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这五个重大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闪耀着辩证思维的智慧光辉,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是新征程上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体现了运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为高水平保护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高水平保护能够为高质量发展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高度谋划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互利共赢。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要推进生态科学技术创新进步,以绿色技术创新引领整个产业体系走向健康、环保、安全和低碳;要转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走向低碳、环保和健康。只有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才能使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断实现双向增益,才能形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格局。
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
体现的是对矛盾论和系统论的深刻践行。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包含了多个要素的系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各个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一方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环境治理中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整体质量提升。另一方面要坚持系统观念,善于运用系统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要认识自然生态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也要把握环境治理的全局性和长远性,做好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统筹推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流域之间的生态环境治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只有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坚持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才能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各组成要素的素质,才能让生态文明建设系统的整体性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才能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水平。
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维。
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是加速生态修复进程、提升生态修复效能的最佳方案。一方面,以自然恢复为主是基本方针,也是生态修复必须首要考虑、全程考虑的原则。要充分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遵循自然发展演化的内在机理和客观规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休养生息,为自然生态留下足够的恢复时间和空间,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和稳定性,不断还原自然界的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对于依靠自然恢复很可能无法逆转或逆转周期长的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必须借助人工修复的辅助。要把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重点领域的生态保护修复,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立生态系统检测网络体系。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时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策,才能形成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大幅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水平,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质量。
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
体现了外因与内因辩证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思维方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必须依靠外在的制度压力和民众的内生动力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首先,必须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发挥生态制度和法律的刚性约束和高压线作用。要加快制度创新,增加制度供给,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配套,推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强化制度执行,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修复的严格化原则,大规模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真正使制度、法律成为“刚性铁笼”。要严格用制度管权治吏,做到有权必有责、有权必担责、失责必追责,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实施最严格的考核问责。与此同时,还要激发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促使民众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强化公民环境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培育,涵养公民精神家园。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加强内外因的辩证统一,有利于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和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也有利于唤醒和强化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道德责任,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
体现了内与外的结合、稳与进的辩证统一。
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双碳”目标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未来,我们要着力推动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要推动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碳达峰,加快推动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要普及低碳理念,发展低碳交通,提倡建筑节能,建造低碳城市,等等。
但是,我们达到“双碳”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由我们自己做主,构建有利于我国的“碳话语”体系,坚决维护我国的发展权益,绝不受他人左右。做好“双碳”工作必须实事求是,立足各地、各行业发展实际和资源环境禀赋,坚持全国一盘棋,处理好整体和局部、近期成效和长远绩效等关系,循序渐进地推进。只有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才能与世界各国一道共走绿色发展之路,共筑生态文明之基,为建设美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未来五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开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不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西华师范大学7777919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建设的历程与经验研究”(21XKS002)的阶段性成果。
原文链接:生态文明建设“五个重大关系”蕴含的辩证思维 (cdrb.com.cn)